付欣宇:《黑与白》——解剖灵魂和历史的手术刀 -凯发官网k8

2024-11-04

  刘继明老师五年磨剑、呕心呖血创作的长篇小说《黑与白》于2023年4月12日在港出版。

  自《黑与白》问世一年多以来,读者与日俱增,遍布全国各省市,影响不断扩大,被评论者称为“现实主义的尖锋之作”、“百年魔怪照妖镜”、“一部被压迫者的呐喊之书”等等,好评如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一百多篇评论文章,这在时下是现象级别的存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奇观。

  近期,《黑与白》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正式推出。《黑与白》陆版除文字进行了全面校订外,还对个别重要细节做了修改。我们热烈欢呼这部伟大的著作有了合理合情合法的身份面世!

图片

  一部史诗级的小说,如果描写一群人,或一个时代,或跨越几个时代,那么它就有这样一种价值——反映一个时代,让人们对于那个时代有着更深入更本质的了解。说白了,作家必须是人民的发言人,是时代的发言人。一个优秀作家的写作是困难的,也是痛苦的。那么为什么作家还要从事那种“虽然有时令他痛苦,但却是美好的劳动”的呢?我想,一定是心灵的召唤、时代的召唤、人民的召唤、信仰的召唤。

  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如同一个战士拿起了武器,在他所开辟的彊场任意骋驰。他的悲喜,他的立场,他的观点,他的情感,都与被压迫的和被羞辱的休戚与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老师是一个勇敢、正直、善良、无私的马克思主义作家,这样的作品必将长存于世。

  教员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刘老师正是响应了这种号召,通过小说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庐山的真面目。

  我读托尔斯泰的《列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都读不下去,歌德的《浮士德》至今没读完,《荷马史诗》也没有完全读完,雨果《巴黎圣母院》都是粗枝大叶地读,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反而对司汤达的《红与黑》,对巴尔扎克、萧伯纳等稍短一点的小说感兴趣。而国内的一些作家的小说作品,像矛盾、丁玲等,也只是快读式的形式读了一点。迄今为止,《黑与白》是我认真读过的一部最长最好的小说。忍不住重读一遍,可见,这部小说的魅力和感染力的能量有多大!

  《黑与白》以它特有的方式反映了时代,见证了历史,不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达到了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境界。要深刻地了解现实,就需要非凡的思考力,而要把他所看到的与他所想说的东西传给别人,也需要同样的非凡的艺术。《黑与白》巧妙地把一种事物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再综合起来,描述它的全部细节和各个不同的发展形式,发现它的内在的联系,将这个世界形形色色和千变万化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去阐明整个社会的历史进程。

  《黑与白》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改开的阵痛中所承受的苦难,这种苦难是我们生活中一切不幸的源泉,是悲剧。在这悲剧里,我们不应做消极的旁观者,因为情况迟早要迫使我们在这悲剧里扮演受苦的和极其重要的角色。当人民还是盲目的时候,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也不能够安静,因为人民会恍然大悟,会获得解放,而且会因对他们施用过暴力和蔑视而进行复仇。如同小说中栗红的复仇一样。

  确实,《黑与白》的整体格调,如同这压抑的空气一样,显得沉郁,但有一股潜在的理智的力量推动着情节的发展,由始至终带着热烈的爱和强烈的恨。在历史与现实中反复穿梭,使读者获得历史的真实感。作者的孤心苦旨,何其伟烈!

  读《黑与白》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它太过于真实,真实得令人生畏。精神只准披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自然界却没有一枝黑色的花朵,精神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欢乐、光明,但现实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法的表现形式。读了《黑与白》,更加钦佩作者的骨气,服膺作者的睿智。没有对生活的留心观察,没有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厚意,没有坚定的立场,是写不出这样的好作品的。

  悲剧是美学的一种,《黑与白》本质上用的是革命的逻辑,是对批判的批判,对否定的否定,对颠覆的颠覆。从美学的角度去叙事,用文学的视角来分析。如果从社会变迁,演变脉略的角度上来讲,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灵魂,更像是一把手术刀,解剖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也解剖了历史和时代的密码。

  据统计,《黑与白》中人物出场的有260个左右,只提了名字没有展开的忽略不计。它并没有把人物进行脸谱化勾勒,而是根据时代的嬗变,人物的心理特征,伴随着情节的推动,进行与历史逻辑相匹配的动态式演绎,衬托出黑与白的强烈撞击,以至于让人觉得读小说就是跟着历史的脚步,历史在小说的进程中将各种各样的人物复活,这正是艺术的力量。

图片

  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都描写的栩栩如生。如立志做学者的王成,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将王成改名为“王晟”,通过人生际遇一系列变故,最终改成了王成,回到了自己的所属阶级,成了“孤独的少数派”。

  如革命变节者(或曰投机分子)宋乾坤,他是以老干部身份出场的,几起几落,被权力和欲望所腐蚀,堕落成特权者,最后自然老死,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被评论者称为“两头真”式的人物。

  如一辈子忠诚于革命的王胜利,他在建国前的战斗中丢掉了一条胳膊。在建国后,他当上了厂长,亲自带领工人们在生产第一线奋斗。在自己职位被人取代后,面对腐败行为,不断与其进行斗争,捍卫工人群众的利益。由于时局变幻,最后郁郁而终。

  如江湖游医出身的骗子武仲伯,他一生都在欺骗,骗女子骗孩子骗钱财,无所不骗。他的一生都被各种小罪恶充斥着,这些小罪恶就是大胆的巨大罪恶的残余。

  如唯利是图、偷奸耍滑、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者杜威,将出人头地当作唯一人生信条,他没什么本真领,通过讨好、谄媚、勾结宋乾坤,在改开的土壤里混得生风水起。

  如信奉海德格尔哲学的学者型官员郎涛,一路高升,与杜威之间默契的利益输送,与宋乾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反应了时下官场的生态环境。

  如红二代“洪太行”,年轻的时候是一位革命青年,在化公为私的大潮中,他利用手中资源,干起了倒买倒卖的活,很快进入“先富”行列,最终建立起庞大的黑金帝国疆域,傍上西方资本大佬,当上了可耻的“买办”。

  如“健康力量”陈沂蒙,也是一位“红二代”,官至省委书记。受老首长的影响,他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他有雄心和抱负,以雷厉风行的改革获得了“陈旋风”的称号,面对国企改制导致工人下岗,他想“叫停”,可惜无力回天,只得黯然退场。

  小说中还对张无常著名的“吐痰理论”进行了充分的揭露。吐痰理论认为“国有资产就好比是一只碗,碗干净大家想都要,如果你往碗里吐一口痰,大家嫌碗脏,不要了,你就可以堂而皇之把这只碗据为己有了。”国企改制不就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么?

  如主要角色顾筝,原是一个眈于幻想,酷爱文学的小布尔乔亚,后学了法律专业,看到了种种不公,获得了自我生长的力量,热衷为弱势者发声,最后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革命的潜力随着情节的推动不断上涨。

  如女工阿英,她身残志坚,尽管着墨不多,但她英勇反抗资本家的形象却如此高大。

  如农民郭文才,因一块手表被偷,由原告变成了被告者,在权力裙带关系的暗网的操作下被判六年,成为“不幸的零落人”。

  如乡村女教师田芳,为了孩子们能上学,她放弃了进城里工作的机会。她实在太美好,太善良,太纯洁了,她没有被资本主义污染,宛如一朵洁白的莲花,没有绽放就凋零了。

  如一辈子工作在农村的老校长,他一生勤勉,忠于集体,忠于社会主义,临终前还在读《共产党宣言》,真令人扼腕长叹。

  如造反派程国军等,他们被时代边缘化,成为加害者眼里的疯子和余孽。

  在小说的最后,新生一代田青青、梁天,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横空出世。

  ……

  以上所列,只是我看到的人物之冰山一角,可以挖掘的内涵实在太多了。可以说《黑与白》是一潭深井,只要深挖细品,就有源源不断的内涵和水源。有待于广大的读者诸君,静水深探,沧笙踏歌。

  当我看到小说中的人物原型骆正——98岁的老前辈古正华的谈话,感触很大。没想到古老读得这么深刻,对“二红”(小说中的“复仇女神”栗红和农村妇女红隼)的评价令人耳目一新。他对《黑与白》中的人物如数家珍,谈起来津津有味,称其为一部被压迫的呐喊之书。

  红隼真是代表了中国劳动妇女的美德。由此我联想到了我的妈妈,她也是一位农村妇女,从记事起就在村里劳动。我的舅舅的活由我妈妈来干,舅舅们赶上好潮流,他们负责读书,挤身于精英行列。我妈妈负责干活,一辈子留在了农村。他们现在退休了,有花不完的钱,而我的妈妈现在还在给资本家打工,一辈子任劳任怨,当牛做马。

  百年激荡,沧海桑田。毛主席在《论鲁迅》中说,“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

  同样,《黑与白》系统地完整地叙述了时代潮汐与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腐朽沦丧与亢进奋起激烈碰撞,黑与白、美与丑、善与恶交织,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人间活剧,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

  刘老师是60年代的人,改开后上了武汉大学,是改开密月期的宠儿,也是那时期的受益者。刘老师摆脱精英体制,回归人民后写作的这部《黑与白》,也是一种“回马枪”。如同小说中的改革精英宗天一,掉转枪口,向骗子大师武伯仲利益集团反戈一击。

  我曾受到一位同志的启发,有过这样的疑问:《黑与白》为什么没有出现保尔式的人物。一提到保尔,就会想起他的那段著名的话:“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个话题还引起了一番讨论,多数同志觉得我是多此一问。有的同志认为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保尔;有的同志认为《黑与白》是群像塑造,没有绝对主角,而《钢铁》中保尔是绝对主角的,而且所处的环境不同,不能为了塑造而塑造,而应该是接近现实实际情况;有的同志认为没有“保尔”,才是对人们的当头一棒,不绝望到彻底,是难以真正锻炼其身与心性的。如果书中出现了保尔,或许能给人以激励,但如今的读者会更多感到突兀,因为现实是冷冰冰的,进而“保尔”这个形象就会被抽空,某种程度上成为“爽文主人公”变成麻痹部分人痛苦的麻醉剂,从而忘了现实的残酷性。没有“保尔”了,一切要靠我们自己了。我想这样或许比《黑与白》中有保尔,更具有意义;有的同志认为有的角色已具备“革命性”的突出人物形象,如骆正,在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前27年,改开时期,坚持真理,从革命到继续革命,始终践行毛主席的思想理论。当代长期反对私有制的老同志,就是现实中的革命者,如魏巍、古老等;有的同志认为几个正面形象都是现实的榜样、人生的指南针,不能说这个时代就完全没有榜样……

  总之,这样有益的探讨使《黑与白》向更深层次的领域拓展。

  小说中引用了斯大林的一段话:“当人们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地主、资本家的压迫下是怎样生活的时候,当自身也受到那些发动反剥削斗争的人所经受的痛苦的时候,看到地主和资本家是如何凶暴的敌人的时候,他们会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为共产主义者。”我想,小说中对田青青、梁天、王成等人的塑造就是按照这句话来写的吧。

  我愿意相信,革命高潮总有一天会到来,正如一百年前发生过的那样,将被颠倒的历史再次颠倒过来。那必将是一个可以产生保尔的时代。我也相信,还有很多人愿意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一生。

  《黑与白》与世界上其他杰出小说不同的是,作为非主要角色的骆正、王胜利等却如此打动人,这是小说史上比较难见的一种现象,也是《黑与白》的独特之处,正如《红楼梦》一样。红楼梦里出现的人物高达九百个,但能叫出名来的,为数不多。作为配角的焦大、刘姥姥,读者一听便悉。可以这么说,《黑与白》足可与《红楼梦》媲美。

  先烈李大钊1919年11月9日发表《牺牲》中所说:“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领略绝美的风景,体验高尚的生活,是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追求。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那些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峰!

  读完《黑与白》,掩卷长思,意犹未尽,特作诗一首:

  巨著鸿章写春秋,庶民复又闻曙鸡。

  百年沧海行正道,卌载风云换大旗。

  笔底硝烟随云近,心中日月和悲低。

  乾坤颠倒朱颜改,幸有青青继征衣。

  在风暴和黑夜里,《黑与白》唱出了一首光明之歌。尽管这一点光还很弱薄,但荧荧之光,灼灼其华,足以鼓舞我们勇往前直!天已经一团漆黑了,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

    【文/付欣宇,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窗前一盏灯”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