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警惕出现为地主申冤的舆论 -凯发官网k8
一切为地主申冤的舆论,都需高度警惕!
他们想否定先辈们创业的正义性,还想否定“新地主”应践行先富带后富的责任。
有部分“黑五类”有复仇之心,有部分先富者不想履行先富带后富之行,一拍即合。
所以网络上经常出现:
高喊“蒋公”英明。
地主个个成了勤劳致富和乐善好施。
有钱人是达则兼济天下和富者长良心。
1.我们先来看老蒋,他自从破坏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已成为新军阀新地主的代表。
为了获取力量,他不是依靠国内的广大工农,而是依附西方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又利用江浙资本财阀,政治买办与资本买办勾结;加入过青帮,利用青帮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打头阵;被逼着抗日后,又和日本眉来眼去。抗日胜利后,作为二战战胜国又没勇气接管琉球群岛,竟然还包庇战犯冈村宁次……
所以有人调侃老蒋:是瑕不掩瑕、毁毁参半、贬贬不一,请大家不要只盯着他的一些错误不放,还要注意到他的其他错误。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的非非过过,自有公论。
2.我们再来看地主,只有背叛地主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整个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是清末最为落后的生产关系,这样的生产关系导致社会混乱没凝聚力,人民如一盘散沙,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据1932年期刊《新创造》记载,大地主是有自己的武装,这样才能压迫农奴。又据1938年香港工商日报记载,当时的广东人口中七成为农民,农民中又以农奴、佃户为最多,最后大部分会倾家荡产,被逼得卖儿卖女,被逼得沦为乞丐,有能力不甘心的跑去山上当土匪。
这是一个黑暗、散沙和混乱的时代。
不推翻地主阶级,民族就不能解放,人民就不能站起来,社会就不能进步。
老蒋去了台岛也不得不进行土地革命。
美国接管日本,还是不得不进行土改。
土地革命符合时代的发展。
有些人借批判土改前期出现过的左倾错误进而否定土改,我们承认有过错,毕竟认识事物的规律性需要一个过程,应该反省和总结经验,但绝不允许别有用心的人用局部出现的错误来否定整体的正义性。
我曾在网上了解到一则信息,真假不知,讲的是张广天给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配乐,一来二回就认识到雷锋的老战友乔安山同志,从中得知一件令人发指的事:
我们都知道学习雷锋好榜样,但很少人了解雷锋的母亲曾被地主侮辱后上吊自杀,可悲的是,几十年后,地主的后代成为当地的“优秀企业家”,常在饭局中讲:“我祖上x过雷的娘!”(在公知横行,不断批判否定伟人的九十年代),真是人与群分,饭局中的人怡然自得,举座皆欢。雷锋战友想起这件事,气得老泪纵横。
作为一个善良的人,绝不应该以祖上做过这兽行而自豪,是什么样的风气能让这样的人肆无忌惮?这种先富,你相信他富的过程是干干净净,富了后会带后富吗?
我是不相信的。
更别说战乱年代的地主了,他们更肆无惧惮地做恶,时常对底层张牙舞爪。
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必须通过革命来达到,而地主阶级是仇视革命。
其实老蒋这位地主代表,小时候就被地主欺负,他曾这样描述地主的:
“各位同志或许还不知道我的个性;我是一个从孤儿寡妇家庭中出身的人,九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我的母亲忍痛抚孤,一般土豪劣绅都要觊觎我家的产业,都要欺侮我们,压迫我们,甚至于亲戚朋友,也冷淡我们,对于我的家庭,祗有漠视,没有扶助,我母亲一方面要抚养孤子扶其成年,一方面要对抗土豪劣绅,应付亲戚邻里,真是万分的辛劳,万分的痛苦!”(从这也侧面了解到,异化后的宗族势力其实也庇护不了宗族内的人,有些人甚至会被自己亲人盯着吃绝护;宗族势力也赶跑不了西方列强,所以也要警惕宗族势力朝封建化地发展。)
讽刺的是,老蒋长大后为了大地主代表。
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类人。
也只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才能让人吃人的旧社会变为人帮人的新社会。
3.最后我们来看达者和先富者。
为地主唱赞歌,除了仇恨土地革命外,很有可能他已是新的形式地主或是其帮手。
靠自己的能力、勤劳和运气赚大钱当然有,先富帮助后富也有,对于这类人,我们认可和歌颂,但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先富八问:
先富的过程有没有让公变私?
先富的过程有没有不好好践行劳动法?
先富的过程有没有放弃伦理和天理做恶?
先富的过程有没有享受到政策红利?
富了后有没有想带动后富?
富了后有没有动不动骂底层仇富?
富了后有没有想转移财产出去?
富了后有没有想让阶级固化下来?
达则兼济天下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其实大家知道,有些人是靠不择手段赚来财富,靠非法手段攫取声望,在镜头下如谦谦君子,偶尔做点公益,甚至可以流下几滴眼泪。
让公众信服他“亲民”,让媒体吹捧他“修养”,如果真信,就是为他的吸血鼓掌。
所以我们要高度警惕为地主歌颂的舆论。
要了解背后的动机:
“黑五类”想复仇。
“新地主”想推脱先富带后富之责。
想做既得利益者的帮手。
要了解背后的套路:
用是非看土改来否定以立场看土改。
用土改行动中的局部错误否定整体正义。
用地主的小善掩盖他的大恶。
要清楚自己所处的阶级立场,要修炼一双火眼金睛,看清舆论中的层层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