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中央军委认定的36位军事家之一,一生从未打过败仗 -凯发官网k8
罗炳辉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参加过北伐战争,曾在国民革命军第3军任营长。1929年11月率江西吉安靖卫大队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旅长、纵队司令员。1930年后,任第12军军长、第22军军长、第9军团军团长等职。在长征途中,多次率部担负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到达陕北后参加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副师长、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他率部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参与领导和创建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第2纵队司令员、副军长等职。因善于机动灵活作战,他拥有“牵牛鼻子的能手”“神行太保”等美誉,他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双脚骑兵”“战略轻骑”。
参加革命
罗炳辉,原名罗德富,1897年12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彝良县大河乡阿都村偏坡寨一户汉族农家。他自幼家境贫寒,但父母依然勤苦劳作,送他上了3年私塾,10岁辍学开始务农。他性格倔强,11岁敢于同劣绅论争,12岁到县城告倒了欺压他家的恶霸,引起了乡里的轰动。
1915年冬,罗炳辉离开家乡,来到昆明,在爱国将领蔡锷麾下当兵,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1922年,他到桂林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任大元帅府拱卫军连长、少校营长等职,参加了平息陈炯明叛乱的作战。1926年7月,罗炳辉参加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担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朱培德部第9师第25团第2营营长。10月初,在攻打南昌重要门户牛行车站时,罗炳辉率部首攻牛行,战斗空前惨烈,经过三昼夜浴血鏖战,最终两克牛行,罗炳辉也因此负伤。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滇军朱培德投靠蒋介石。罗炳辉因看不惯旧军阀的不良作风,毅然离开朱培德部。在南昌驻防期间,罗炳辉多次聆听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的讲课,被朱德讲课中的“工农兵要联合起来,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人人有地种、有工做、有饭吃”等革命道理深深感染,逐渐倾向进步。
◆北伐时期的罗炳辉。
1929年春,罗炳辉经朋友介绍,在江西省吉安县任靖卫大队大队长。靖卫大队属于国民党的武装,不免存在很多旧军阀习气,罗炳辉上任后立刻着手整顿,淘汰了一些兵痞流氓,补充了一些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被遣散的官兵。不久之后,罗炳辉奉命“剿匪”。他发现所谓的“匪”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对抓来的一些“匪”进行审问后,他进一步明白了共产党是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最终知晓了“剿匪”的真相。罗炳辉最后给被抓来的农民每人1块银元放走了。这种行为使土豪劣绅对罗炳辉产生了不满,联名告他“剿匪不力”。这些事引起了共产党组织的注意,同年夏天,罗炳辉在原滇军的同乡赵醒吾受共产党组织委托前往吉安做他的工作。两人知己相逢,畅谈3天。在交谈中,罗炳辉毫不掩饰表现出对蒋介石的不满,对一些官僚政客不抱任何希望。并问赵醒吾该怎么办?赵醒吾给他讲明了国际形势,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给罗炳辉以很大的鼓舞和震动,罗炳辉开始认识到这么多年追求的革命理想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赵醒吾见罗炳辉对党有了一定认识,便说:“我是党中央派来找你的,希望你参加革命。”罗炳辉非常感动,决心参加共产党。1929年7月,罗炳辉正式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9年11月,赣西南被白色恐怖笼罩。由于叛徒出卖,吉安城中共地方组织被破坏。罗炳辉在这危急关头,遵照党的指示,于15日凌晨4时,在值夏镇北水北罗家村里,宣布起义。他全副武装,骑着白马,走过萧昌河上的福星桥,率队向东固山进发,于日出时分进抵新墟。刘士奇、蔡申熙、曾山、曾炳春等负责同志在街口迎接,红区群众热烈欢迎起义军的到来。罗炳辉命令列队,激动地说,从现在起,我们就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了。他带头摘下军帽,撕下青天白日帽徽,踩在脚下。不久,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团第5团,罗炳辉任团长。随后,他率部奔袭与吉安城隔江相望的水东,重创江西省保安第3团第1中队,缴枪百余支。
12月,罗炳辉与彭德怀、黄公略会师于遂川。年底,以东固、延福为中心的赣西红色区域和以兴国、宁都、于都为中心的赣南红色区域连成一片。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苏区鏖战
1930年1月,红6军组建,黄公略任军长,罗炳辉任第2旅旅长。5月,红6军改为红3军,罗炳辉改任红3军第2纵队司令员。6月“汀州整编”后,罗炳辉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路军红12军副军长、军长。
11月,蒋介石纠集重兵向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红军按照毛泽东“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留罗炳辉率红12军第35师担负诱敌任务,主力退至宁都县黄陂、小布地区隐蔽集结。从12月16日起的十多天里,罗炳辉率领部队且战且退,故意丢掉一些物品,佯作溃退,成功把公秉藩、张辉瓒诱向福田、东固、龙冈地区。随后红军分两路包围龙冈之敌,全歼敌第18师师部和2个整旅,并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战后,毛泽东表扬了12军成功诱敌的功绩,称罗炳辉是“牵牛鼻子的能手”。
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大规模“围剿”。面对重兵包围,罗炳辉镇定自若,他带领一支小部队,机动灵活地在“围剿”军几个纵队之间穿插,吹号鸣枪,虚张声势,迷惑敌人,掩护红军转移至有利地区。随后,他又率领部队乘夜色从敌人的空隙中钻出包围圈。当敌军开始撤退时,红军主力于5月19日趁势反击,在半个月时间内,从赣江边一直打到福建的建宁,横扫700里,连打5个大胜仗,歼敌3万余人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罗炳辉以行军神速,被群众称为“罗炳飞”。
◆红军时期的罗炳辉。
同年7、8月间,蒋介石纠集3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围剿”。朱德、毛泽东召集彭德怀、黄公略、罗炳辉等研究破敌之策,赋予红12军执行战略佯动任务。罗炳辉率领部队从宁都以北的君岭脑地区北进,穿过“围剿”军的间隙,向守备薄弱的乐安、崇仁地区挺进。途中,部队制造数万骑兵直取南昌的假象,当国民党飞机侦察时,就故意拉大距离,荡起漫天尘土,或舞动红旗,或将花色包袱皮高高举起挥来挥去造成人多势众的假象,行军沿途还设置“3军团由此前进”“4军由此向北”的假路标等等。宿营时,红军还在房子上写下“某团某连驻此”的字样,无线电队以红军各部队的番号联络,以达到迷惑敌人的效果。这样,敌人被拖得疲惫不堪,坐镇南昌的蒋介石慌了手脚,仓促调兵救援南昌。这时,经过休整的红军趁势追击,一举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罗炳辉获得“神行太保”的美誉。
1932年7月,罗炳辉率领部队参加了南雄水口战役,和红1、红5军团一道击溃粤军15个团,沉重打击了广东军阀。10月红12军改编为红22军,罗炳辉仍然担任军长。随后,他参加对闽西北地区敌人的作战行动,一举攻克泰宁县城,守城的国民党军向邵武方向逃窜,罗炳辉率部猛追140里,突然袭占邵武城,创造了一日连克两城的壮举。战后,朱德打电报给罗炳辉,称赞他们是“双脚骑兵”。
1933年2月,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开始了。2月下旬,罗炳辉率部与兄弟部队一起,用大兵团伏击战法,在黄陂地区将国民党军第52、59师分割包围,经过激战,俘虏师长2名及其以下官兵万余人,赢得了战斗胜利。随即,红军又在草台冈一线歼灭国民党军第1师,成功打破蒋介石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10月,罗炳辉升任红9军团军团长。1934年9月,罗炳辉率红9军团和红1军团一道,在福建连城进行了温坊战斗,歼敌4000余人,取得了中央红军主力在长征前夕打的最后一次大胜仗。
长征途中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罗炳辉率红9军团位于左翼,负责打开通道,抢占要点,掩护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及红军主力转移。
12月,红军经过浴血奋战,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4道封锁线,渡过湘江。随后,毛泽东主张改向贵州进军。黎平会议召开后,罗炳辉率红9军团和林彪的红1军团为右路,21日占剑河,25日克镇远,26日取施秉,29日下余庆。1935年1月2日,红9军团在回龙场渡过乌江,连克湄潭、凤冈、绥阳,构成了遵义会议安全召开的东北屏障。
1935年3月初,罗炳辉率部来到娄山关,接替军委干部团阻击国民党军4个师南犯。他亲自带领所属团长、营长勘察地形,亲自指挥阻击。由于娄山关地势险要,只有1条路可以通行,他部署部队占据有利地形,用一个加强连的兵力隐蔽埋伏。他还命令加强连,要等到待敌人近到20米左右才能开火。上午,大批川军进犯娄山关,企图威胁正在遵义附近休整的红军主力。待敌人进至娄山关前沿时,加强连的十几挺机枪突然同时开火,当场击毙数百人。罗炳辉率部队一直坚守阵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直到毛泽东和党中央、中革军委率红军主力离开遵义附近后,红9军团才撤离娄山关阵地。
◆长征时期的罗炳辉(中)。
红军主力南渡乌江之后,罗炳辉率部在主力的侧翼单独行动,执行“别动支队”的任务。4月初,黔军魏金镛师来追。罗炳辉和新任军团长何长工决定,在老木孔设伏袭击敌人。4日上午,魏部3个团向老木孔开来,红军让前2个团过去,待师指挥部靠近,罗炳辉一声令下:“打!”顿时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敌军顿时人仰马翻,狼狈不堪。下午4时,老木孔战斗胜利结束,俘敌1800名,缴获了大批战利品。这一仗使敌人大为震惊,怀疑黔北仍有一支红军大部队,数万追击红军主力的国民党军迟疑不前,在息烽停滞2日,从而为中央红军主力赢得了极为宝贵的2天时间。对此,中革军委致电嘉奖,称赞红9军团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运用游击战形势,独立作战,阻击、骚扰、疲惫、打击敌人,掩护主力,壮大自己,是很有魄力的。
老木孔战斗结束后,罗炳辉率红9军团向云南东部进发,先后智取长岩寨、飘儿井,攻占会泽,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民区。部队单独行动40余天,行程千余公里,于5月中旬在西昌附近与红军主力会合。在这期间,红9军团兵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不少,还向党中央上交了几十匹骡马、3万多银元。对此,中革军委周恩来副主席赞扬说:“你们9军团单独行军这么长,在后面掩护党中央,掩护主力顺利北上,不但没有受挫折,还扩充了队伍,增加了钱粮。中央正缺马匹、钱粮时,你们就送来了,真是雪里送炭,你们干得好,有功劳。”
6月初,红军主力通过泸定桥后,前有天全河难以徒涉,后有国民党追兵紧紧相随,红军主力危在旦夕。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给罗炳辉发来十万火急电报,命他不惜任何牺牲,星夜夺取天全城,以挽救危局。此时的罗炳辉身患重病,呼吸都变得十分困难。但看到电报后,一股神圣的使命责任感使他从病床上撑起,立刻率队出发。他在动员会上说:“我们要不惜任何代价,拿下天全,掩护红军主力通过天全……只要红军主力存在,中国革命就有胜利的一日,我们虽死犹生!”经过激战,红9军团击溃守敌杨杰生部,5日中午攻入城内,部队冒着敌机轰炸找船接渡红1、红3军团先头部队,接着又猛击天全两个旅逃敌。完成任务后,罗炳辉两眼一黑昏倒在地,抢救了3个小时才苏醒。红9军团夜袭天全立奇功,使红军主力转危为安。中革军委再次通令嘉奖,赞誉红9军团为“战略轻骑”。
抗战岁月
1938年1月,罗炳辉抵达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开展统战工作。年底,他调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次年5月调任第5支队司令员。
1939年8月,罗炳辉率领部队打开了皖东的抗日局面。因皖东与汪精卫伪政权所在的南京隔江相对,皖东抗日根据地就成了日伪的“眼中钉”。罗炳辉精心部署,三打来安城,保卫和巩固了根据地。
◆1939年,罗炳辉(左二)与叶挺等合影。
当时,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从津浦路西和路东进犯皖东抗日根据地,罗炳辉被迫率第5支队进行自卫反击。1940年3月,第5支队主力抗击顽军对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在定远以南的大桥地区歼灭顽军2000余人。此时,津浦路东的顽军派韩德勤集中8个团的兵力,乘隙进犯位于半塔集的第5支队后方机关。罗炳辉立刻率主力东返,与苏皖支队等部一起,一举歼灭韩部及土顽3000余人,将其赶至三河以北。定远、半塔集两次作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顽固派的嚣张气焰,促进了淮南津浦路东和路西抗日根据地各级人民政权的相继建立。
1940年10月,罗炳辉被任命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任第5支队司令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为第2师,罗炳辉任副师长。
1942年2月,罗炳辉参加中共中央华中局扩大会议,汇报了淮南的对敌斗争,以及他根据实战经验研究运用梅花战术的情况,所谓梅花战术,指的是部队驻地按梅花桩式部署,以便于对频繁来犯之敌实施多点打击。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在会议总结时,专门讲到梅花战术问题说:“在目前敌强我弱的敌后环境条件下,梅花战术是一种新的战术。罗炳辉同志在这方面的发明努力是一个模范。华中这些年来,也还只有罗炳辉同志搞这个梅花战术,值得奖励。”
◆1942年的罗炳辉将军(右)。
1945年春,日军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日伪军对津浦路以东实施大“清剿”,罗炳辉指挥部队在六合县的八百里桥和大英集等地英勇抗击,迫使冈村宁次撤退。8月,罗炳辉患严重的高血压处于昏迷状态,当人们将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告诉他时,他的精神顿时振奋起来,说:“我明天一定可以起床了!战斗是医治百病的良药。我的病总是一到战场就会好的!”他不顾病魔缠身,按照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命令,指挥部队向日伪军展开大反攻,先后攻占定远、来安、嘉山、天长和盱眙、六合诸城。
罗炳辉在领导淮南军民坚持抗战期间,积极参加中共淮南区党委的领导,重视政权建设关心群众利益。他经常访贫问苦,和农民兄弟促膝谈心。当发现地方干部有徇私舞弊的现象时,他及时转告地方政府处理,发现部队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更要严肃处理,军民关系十分融洽。由于罗炳辉经常打胜仗,又关心爱护群众,所以淮南百姓评价他:“官不小,架子不大,天下少有”,并用“人民福星”来称赞他。
但长期紧张的战争生活,使罗炳辉的高血压越来越严重,坚持在第一线指挥作战已很困难。在组织上的关怀和一再督促下,于1946年初,到临沂新四军军部医院治疗。在治疗的闲暇之余,他依然坚持学习,他说:“学习,再学习,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看书,如果不继续发奋努力,马上就会落伍。”虽然身在医院,他仍密切关注战事发展,心里时刻惦念前线。
1946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罗炳辉为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此时正处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大规模内战的前夕,但他不顾病患未愈,依然全身心投入到人民解放事业上来。6月9日,罗炳辉指挥部队拔除了伪军和国民党军在枣庄的据点,歼敌3300余人,使紧张的鲁南前线军民解除了后顾之忧。这是罗炳辉戎马生涯的最后一仗,他在前线由于过度疲劳,曾几次昏倒。他知道自己病得很重,曾对自己的家人说过:“要在死以前,再打一个胜仗,作为对党的最后一个献礼。”6月21日,罗炳辉由峄县返回临沂途中,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不幸于兰陵逝世,终年49岁。
罗炳辉一生戎马倥偬,把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罗炳辉逝世后,中共中央发来唁电,称他“立功犹著”。陈毅军长在罗炳辉墓前发表的演说和《悼罗炳辉将军》的诗中,高度评价了罗炳辉的一生。1950年罗炳辉的遗体葬于临沂烈士陵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词,以示哀悼。2009年9月,罗炳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