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八律与人工智能大背景下的共享就业策略 -凯发官网k8
摘要:笔者认为,对“共享”一词的理解范围不应局限在某个物品上(如共享单车),而应把“共享”范围加以拓展与创新,例如可把某些就业岗位也纳入“共享”范围。笔者建议通过定期动态轮岗制来实现某些就业岗位的“共享”。形象的讲,在香港“把一碗饭分给两个人吃”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国内(大陆)“三个和尚”(老动画片名)“共享”同一就业岗位,让“三个和尚”都有水可吃,都有业可就。这种定期动态轮岗就业模式不需要投入任何资源、能源与资金,就可通过“共享”方式在同一岗位上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笔者看了7月18日红歌会网“屈柄祥:只有发展公有制经济,才能破解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就业之困”与7月22日红歌会网“面对大量机器人的普及,下岗工人的出路在哪?兼驳五鼠六害的谬论”两文深有同感,也想就此发表点看法。
最近,百度旗下公司在武汉投放千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其它城市也在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试运行,因其“抢”了网约车和出租车的“部份生意”而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笔者对此看法:一是“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相关视频被来武汉旅游的国外博士与国外游客发布在外网所引起的轰动远超出国人想像,被外国网友视为只有中国才有的“科幻技术”或“未来技术”,这就以无形广告塑造了中国高科技的良好形象,能有力助推中国高科技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这是“萝卜快跑”重要的存在价值。二是部份女士出于安全等考虑,倾向选择“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夜晚更是如此。顾客就是上帝,从满足部份顾客特殊需求角度讲,“萝卜快跑”存在是有必要的。三是对“萝卜快跑”规模应有所控制,网约车和出租车仍是主体,可把“萝卜快跑”作为一个满足市场需求的有益补充。
如同百年前,出租车“抢”了马车夫的饭碗,马车夫却无法阻止这一趋势。如今“萝卜快跑”“抢”了网约车和出租车的“部份生意”也无法避免。“萝卜快跑”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及其对我们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渗透与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顺乎潮流,积极作为,从容应对。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计划、有选择地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样,就可避免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而造成大规模劳动人口失业的灾难性后果。
有学者用管理学中“二八”定律提出一个预测:第二产业的先进制造业和建筑业早就可以实现80%以上的工作量由机器替代了,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再因为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的发展,留给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只有20%或者30%-40%。试问,未来的就业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资本私有体制内注定无解。
笔者对此看法是,只要我们发挥现有公有制经济的优势,那就不是“注定无解”,而是可以做到部份缓解,缓解总体思路把部份垄断国企相对高薪的就业岗位通过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来让三人共享就业,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巨大就业压力。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开改开放前,一直釆取“低工资广就业”的就业模式,客观的讲,这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企产生人浮于事与效率偏低两大问题,但这并不能归罪于公有制与国企,更不能成为否定公有制与国有企业的理由。在改革开放前,国企是城镇青年唯一的就业渠道。而在改革开放之初,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与私营经济远不如今日“发达”,国企仍是当时城镇就业的主渠道。所以在计划经济时期,如果当时不釆取貌似低效率与人浮于事的“低工资广就业”的就业模式,当时巨大的就业压力根本无法缓解,并不是国企愿意人浮于事,而是在当时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不得不这样做,不能以所谓低效率(人浮于事)作为否定公有制与国企理由。如同“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帽子扣不到公有制经济的头上”, 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帽子也扣不到“低工资广就业”模式的头上,“低工资广就业”模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对缓解就业压力的巨大贡献应予肯定。而在目前平均工资过高的垄断行业,重新推行“低工资广就业”模式仍具有现实意义与借鉴价值,但不是在如今的市场济条件下,去完全照搬过去的“低工资广就业”模式,而是通过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共享发展”,把垄断行业由少数人独占独享的低端高薪岗位,以合理降薪的相对“低工资”与就业岗位一分为二、三的“广就业”,以“共享发展”方式来实现市场济条件下的“低工资广就业”模式。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共享发展理念。
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共享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杨斌先生在6月13日红歌会网“金融战争、币权争夺与周恩来的斗争经验”一文中对对共享经济有一段精彩论述“当前越来越流行的共享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广义共产主义,正在从马克思设想的以全民共享产权为主的“共产主义”,扩大到更多领域全民共享各种资源的“共产主义”,包括全民共享闲置的单车、汽车、房屋、民宿等消费物品,共享精密仪器、试验设备、机器厂房、办公室等生产资料,共享技术资料、专利发明、智力智慧、爱心孝心等精神财富,等等。全面发展共享经济不仅能够全民共享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有形无形财富,还能够全民共享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发行红利,通过全民共享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发行红利,更加轻松方便地全民共享作为货币发行物质支撑的各种具体使用价值。这意味着大力推动全民共享货币发行红利的举措,很可能成为全面发展各个领域共享经济的牛鼻子。由此可见,鼓励积极推动全民共享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并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
而要使共享发展理念落在实处,取得实效,必须进行制度优化与创新。共享的基本意思是分享,是指将一件物品的使用权与其它人共同拥有(如共享单车),笔者以为共享范围不应局限在某个物品上(如共享单车),而应把共享范围加上拓展与创新,例如可把某些就业岗位也纳入共享范围,具体怎么做!,香港“把一碗饭分给两个人吃”的做法有借鉴价值。
在香港疫情结束之后,仍面临较大就业压力,于是香港劳工处努力为求职者和雇主提供全面的就业服务,帮助求职人士寻找合适工作和协助雇主填补空缺。目前香港不论是低学历的普通人,还是五六十岁失业的中老年人,通过香港劳工处的介绍,大多数可以找到一份技术含量不高,也不需要复杂技能的普通岗位兼职工作来做,如清洁工、服务员、售货员、保安、司机等。这些适合普通人的普通岗位的兼职工作,就是一份普通工作只干半天(3-4小时/天)或者一周只上3天班,把这样一份全职工作分成两个人干。香港人形象称之为“把一碗饭分给两个人吃”。
把一份普通工作分成两个普通人轮流兼职干,既保证了大多数普通人都有适合他们的普通工作可做,也缓解了普通低收入人群的就业压力,还减轻了雇主的经济负担,使雇主也乐于雇佣这样的兼职工(即临时工)。正因为是兼职工或临时工,这样就不用给兼职雇员支付强积金(相当于大陆的社保),节省了不少开支。
把一份工作即“把一碗饭分给两个人吃”,使大多数普通人有了虽不高却能基本维持其生活的收入,香港政府也减少了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数量,对政府也有利。目前香港有不少失业者正是通过这种某份普通工作轮流兼职形式来解决就业问题,即虽说兼职收入不高,但可先解决吃饭问题再说!
香港就业压力远没有大陆大,且香港是高工资社会,所以沒有必要把一份工作一分为三,如果香港让三个人以兼职方式共享同一个工作岗位,那平摊到三个人的工资就会过低,恐怕就没有多少人愿干了。所以把一份工作以一分为二的方式,来让两个人以兼职方式共享,“把一碗饭分给两个人吃”,这是符合“港情”的最佳就业共享模式。香港做法虽有借鉴价值与启发意义,但大陆不能完全照搬,毕竟14亿人口大陆比700万人香港的就业压力大n倍,这种情况下,大陆有必要比香港更进一步,应考虑能否率先把部份相对高薪的就业岗位以一分三的方式,来让三个人共享,“把一碗饭分给三个人吃”,为此,笔者提出一项可创造大量新就业机会的重要建议即定期动态轮岗制。
一 低端高薪现象有违社会公正,不利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这两年,由于疫情“后遗症”等多种原因,就业压力极大,青年失业率高达20%以上,而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则必须进行制度上创新。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律是供求关系规律,无论是商品,还是劳动力,只要供大于求,其价格必然下跌,且供大于求幅度越大,下跌幅度越大,与“物以稀为贵”相对应的是“货多不值钱”。在社会上,有大量的诸如司机、保安、保洁、出纳、打字、文员、管库、服务员、收发接待、图书资料管理员等技术含量低的低端岗位。由于这些低端岗位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能从事这些低端岗位的低学历人员多如牛毛,形成过度竞争的局面,这些低端岗位劳动力薪酬标准必然是“货(人)多不值钱”,月薪基本上在3000元左右,是典型的低端(岗位)低薪。而在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国企却存在有违市场经济规律的低端高薪现象,比较典型的是有媒体报道称,某些高速公路收费站收费员月薪居然高达8000元(甚至上万月薪)与10万年薪的不合理现象。与之类似的是银行柜员,其工作复杂程度虽比公路收费员工作高一些,但其工作性质却是类似流水线式标准化重复操作的熟练工,技术含量也不算高,但有媒体报道称,在某些银行的大城市网点,只要银行柜员是所谓在编正式工,就可拿少则七八万甚至十多万年薪。
在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国企,类似这种低端(岗位)高薪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岗位也不仅局限于公路收费员、银行柜员,只要你是所谓在编正式工,无论你从事何种低端工作岗位,均可享受类似公路收费员、银行柜员的低端(岗位)高薪待遇。但经济学有句名言,天底下没有免费午餐。国企这部份拿着低端高薪的人员,不仅是对社会上众多低端(岗位)低薪人员的不公,而且还通过对低端高薪岗位排它性的独占与垄断,损失了大量就业岗位。
二以制度创新来落实共享发展理念
现在媒体上涉及到轮岗一词的报道较多,但在媒体和文件中所提到的轮岗实际上都是指换岗,即彼此交换岗位,如a处长和b处长彼此对调交换岗位。交换岗位并不存在下岗问题,可以说与下岗无关。而笔者提出的定期动态轮岗的设想是指,针对我国低端(低学历低素质)劳动力过多与适合低端人员的相对高薪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的情况,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国企不妨采取低端人员轮流上岗与轮流暂时下岗的动态轮岗方式来解决低端人员就业难题。
随着越来越多收费高速公路的收费期限到期,越来越多收费站将因停止收费而撤销。这引发了收费站收费员的集体反对,因为撤销收费站对他们中很多人而言就意味着失去工作。更何况,他们没有什么专业技能,年龄也没有优势,他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把青春都耗在这了”,“除了收费,我们啥也不会”,是焦虑也是无奈。所以,对收费员们的焦虑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与之类似的是,在建行等大的银行网点均有多台银行智慧(智能)柜员机为客户服务,只要会玩手机的客户就可自行操作。除了年老客户,文化程度高的中青年客户均选择智慧柜员机,不仅速度快,还不用到柜台排队。
智慧柜员机只吃廉价的“电”,无须支付工资与三险一金,可任劳任怨不知疲倦的工作,平均每1.5台智慧柜台机可以替代1个柜台员工,比柜员人工成本低得多,用智慧柜员机来取代银行柜员已成为大趋势,柜员的大裁减己不可避免,这引起了许多银行柜员的担心乃至恐慌。
随着越来越多收费公路及收费桥梁的收费期限陆续到期,全国交通系统大量的收费员出路将是大问题,银行柜员等低端高薪岗位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当然,相关单位也不能一裁了之,地方政府也表示,会替收费员们介绍公益岗位。但要真正落到实处的难度也很大,因削减过剩产能而裁减下来的大量人员尚难以安置,更何况这些没有什么技能的收费员。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很快,拥有一定人工智能的装备取代部份简单重复工作岗位人员的工作越来越普遍,不仅是银行智慧(自动)柜员机取代柜员的工作,还有自动售票机取代售票员、支付宝取代收银员的工作等。如果这部份人原本就拿着低端低薪,下岗的阻力还小些的,下岗后可选择其它低端低薪岗位。偏偏国企特别是垄断国企这部份人却是低端高薪岗位,他们的失落与抗拒心理可想而知,这成了政府与相关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但这个难题也是可以破解的。
公路收费员从事的是简单低端的重复工作即数钱收费,对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不高,连小学生毕业生也能胜任。而现有高速公路收费站大都实行自动收费。
高速公路收费站有专门的etc收费通道。车主只要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安装感应卡并预存费用,通过收费站时无需人工缴费或停车,高速通行费将自动从卡中扣除,连数钱收费都不需要,工作更简单,只需监控etc收费系统正常运转即可。这种简单工作连小学生毕业生也能胜任,如以三千月薪向社会公开招聘,肯定应者如云。但即使在现在,仍有某些收费站,这个低端岗位的薪酬却高到10万年薪的离谱程度,这当然是极不合理的,对其大幅降薪势在必行。但直接降薪阻力大,可考虑通过定期动态轮岗把降薪与增加就业机会结合起来,做到降薪不减员,这既可减少降薪的阻力,还可为低端人员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下面以公路收费员为例说明定期动态轮岗制的操作思路,当然,这个思路也适用于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国企其它的众多低端高薪岗位。
假如a、b两人都是10万年薪公路收费员,如公路收费站要从a、b两人中裁减一个,只保留一个公路收费员名额,由于裁谁谁都不愿意,裁谁谁的意见都很大,领导也感到为难,那就可以实行定期动态轮岗。定期动态轮岗是指打破某个人对某个岗位先入者为王的就业垄断,让a、b两人定期轮流上岗。如今年让a上岗干一年公路收费员,让b暂时下岗一年;明年则让a暂时下岗一年,又由b上岗干一年公路收费员,后年又再次轮到a上岗b暂时下岗。a、b两人在下岗期间没有工资及其它任何收入,a、b两人均以上岗一年的(如10万年薪)收入负担上岗一年与下岗一年共两年的生活开支。当然也允许a、b两人在一年的暂时下岗时间从事其它临时性职业或工作(如摆地摊),获得其它收入。
简单地讲,定期动态轮岗是指今年a上岗b暂时下岗,明年a暂时下岗b重新上岗……如此不停的循环,这样每一个类似10万年薪公路收费员的低端高薪岗位至少可容纳两个低端人员,让两个都有活可干、有业可就。
过去国企裁员是静态下岗,一般是人随岗走,在裁岗时又裁人,即人、岗一起裁,而定期动态轮岗则是裁岗不裁人。对企业来说,可把a、b原来两个收费员岗位“二裁一”,但裁岗不裁人,既使企业节省了一个收费员岗位的人员开支,又把不合理的低端高薪降下来,这对企业和a、b两个低端人员都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折中方案。
由于收费员这个岗位的上岗人员是每隔一定时间(如一年)就轮流上岗、下岗一次,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的,故称之定期动态轮岗。当然,定期动态轮岗的“定期”既可是一年,也可以延长到两年甚至三年。也就是说不仅一个岗位可安排a、b两个人定期动态轮岗,甚至可安排a、b、c三个人定期动态轮岗。如今年a上岗,b、c暂时下岗;明年b上岗,a、c暂时下岗;后年c上岗,a、b暂时下岗……总之,在三人定期动态轮岗情况下,每年始终有1个人上岗,另两个人暂时下岗。
公路收费站把三个收费员岗位以定期动态轮岗方式裁岗不裁人,使收费站可节省两个收费员岗位的巨额人员开支。如按收费员10万年薪计算,a、b、c三人动态轮岗中的上岗者一年收入足以支付另两年下岗期间的基本生活费,况且下岗期间还可打零工赚钱。这样,一个10万年薪低端收费员岗位可容纳三个低端人员,让三个低学历的低端人员共享一个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岗位,让a、b、c三人都有活可干、有业可就、有钱可赚、有饭可吃。这并不是倒退到老动画片《三个和尚》所描述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旧体制,而创造条件,通过定期动态轮岗,让三个和尚每天(每年)轮流挑水吃,今天(今年)让小和尚挑水吃,明天(明年)让胖和尚挑水吃,后天(后年)让瘦高个和尚挑水吃,这样三个和尚都有水可吃、都有活可干。再如用智慧柜员机来取代银行柜员已成为大趋势,对因此多出的银行柜员也可采取这种动态轮岗方式进行安置。显然,这种定期动态轮岗较之过去部份人对低端高薪岗位排它性的独占与垄断,不仅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还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三定期动态轮岗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新举措与新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天才供不应求,高学历与有专门技的人才,其就业经过努力也可以基本解决,就业难度最大的当属低学历、低技能的低端人员(如公路收费员)。与其让一个低端收费员去排它性的独享独占1个10万年薪的低端高薪就业岗位,倒不如按照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定期动态轮岗让三个收费员去共享10万年薪,这样每年工资支出虽仍为10万,却为三位低端人员以共享方式提供了就业机会,使低端高薪就业岗位转变为相对合理一些的低端中薪岗位,这可以说是通过定期动态轮岗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新举措与新模式。
如果釆用笔者提出的定期动态轮岗设想,在垄断行业现行工资总额不变情况下,国企多容纳数百万人就业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问题是我们敢不敢这样做。国企、事业单位职工都很在意自己的身份,不愿在改革中失去诸如国企在编正式工、国家干部之类的身份,而定期动态轮岗却可以保留职工各种身份,但无论何种身份均不能成为回避与抗拒低端高薪岗位定期动态轮岗的“档箭牌”。即无论你何种身份都必须接受定期动态轮岗方式,轮岗中暂时下岗者仍保留其各种身份。由于定期动态轮岗并不涉及职工身份问题,相应的推行阻力会小得多。而且随着定期动态轮岗不断推行,其身份意识将逐步淡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国企数千万大裁员、大下岗使国家、社会、企业和下岗者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很多人对裁员、下岗这些词非常反感和抵触,如以定期动态轮岗取代裁员下岗,在宣传上可提出这样一句口号“轮(流上)岗而不下岗”。这句口号不仅能准确反映定期动态轮岗本质特征,而且充满了人性化,所以这个口号是能够为国企职工与全社会所接受的。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孙子兵法却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通过零伤亡、零消耗来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也是美军最推崇的战争理念。那么发展经济与创造就业机会是否可借鉴孙子兵法呢?笔者以为是可行的,那就是按照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行定期动态轮岗制,十万年薪的收费员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定期动态轮岗来个一分为三,与其让一个人排它性的独享、独占十万年薪的低端高薪岗位,倒不如让三个人以定期动态轮岗方式来共享十万年薪,套用老动画片名“三个和尚”,这就是让“三个和尚”都有水吃,都有业可就。这种定期动态轮岗就业模式不需要投入任何资源、能源与资金,只需通过“三个和尚”共享同一岗位就可多出两个就业机会,这是种比低碳经济更高一筹的“无碳经济”或者说“零碳经济”模式,即不通过追求gdp过快增长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只需通过政策法规变革与强制实施就可实现,这也是我们目前能选择的一种就业新模式。也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零伤亡、零消耗军事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拓展与创新。
四 非洲版的“低工资广就业”模式
最近,网上一篇题为“一位清华博士眼中的非洲”博文作者是央企在坦桑尼亚某大型水电项目的副总工程师,他以其亲身经历谈了对几个非洲国家就业模式的看法,很有意思,现引用如下:
东南非的坦桑尼亚、赞比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这四个国家,他们制定雇佣政策上比较现实有一个共同的思路,那就是低工资,高雇佣模式。他们的最低工资标准定的比较低,当然相对于他们整体的经济水平来说比较高。比如坦桑尼亚这边建筑行业合人民币大概1300元,赞比亚现在应该是800元左右,相对于他们绝大多数失业人口,一年到头根本拿不到什么钱,已经非常好了。但同时他们对雇佣数量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叫属地化程度,大意就是你这个项目每多用一个中国人,就要多招二十个当地人。
这有几个很显然的好处,一是能让发展的成果尽可能多地普惠给当地人,领工资的人多了自然反对的声音就少了。二是提高工程速度,施工效率低通过提高用工量来弥补。三是可以积累起相对比较多的熟练工。不要小看这一点,建筑工地的活其实技术含量是很高的。中国是比较特殊的那个,因为你感觉中国的农民工人均都有点技术,好像这东西不用学一样,其实不是的。非洲工人刚来的时候很多是钢筋都不认识,不会插插头的,混凝土配比之类的更不用提了, 这些都需要从零开始教。水利工程项目上收入最高的是推土机司机,通常来说收入能达到普通工人的三四倍。驾驶推土机是比挖掘机难度高得多的。
而南非就不是这样,他们会把很多人员的工资拉得非常高,就是稍微有点技术的工种,他们会把价格拉到每个月几千甚至上万美元。你听这个价格非常离谱,我雇中国人甚至我雇欧洲人都达不到你这个价格吧?当然你不雇他们就给你破坏。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你雇佣当地人的数量倒是没啥要求。要知道这国家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生存线上徘徊的,然后你这边要求少数人要拿老百姓几十几百倍的收入。我都不想去深究他们背后的脑回路,也没这个必要,我只想说这种国家的失败那显然是一种必然。你跟这种国家合作,进入这种市场,你自己就要斟酌了。
这位博士通过东南非四国与南非的就业模式对比,谁优谁劣?谁更符合非洲国情?可谓一目了然,这位博士所介绍的东南非四国就业模式是不是有点类似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低工资广就业”模式!这表明在就业压力始终很大的中国,“低工资广就业”模式的意义并不会因为进入市场经济时期而完全消失,还是有一定借鉴价值,本文所提出定期动态轮岗模式正是“低工资广就业”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变通版,值得偿试与推广。
(作者刘云,电子信箱:liuyun767@163.com)